案例
刘先生于2016年1月20日到某医疗设备公司,同年2月18日双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合同封面有“劳务合同”字样。期限至2017年2月17日,约定刘先生任维修工、月工资6000元、劳动安全、该公司的规章制度等内容。双方按该“劳务合同”约定实际履行。刘先生在工作期间没有违反某医疗设备公司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
2016年12月20日该公司与刘先生解除用工关系。刘先生认为他与单位建立的是劳动关系,但单位与其签订的却是“劳务合同”,应支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部分,还应支付其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医疗设备公司则认为,与刘先生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影响,刘先生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
结果
劳动争议仲裁委认为,根据《东莞市劳动合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双方签订的“劳务合同”实质是劳动合同,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医疗设备公司提出与刘先生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刘先生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驳回刘先生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
分析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定期领取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务关系则是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定期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